香港有香港民化藝穗節,澳門有澳門城市藝穗節,台港澳的文化交流其實相當密切,臺北藝穗節許多國外團隊也都來自港澳呢!來杯鴛鴦配豬扒包吧
臺北藝穗節與洋蔥設計共同主辦的「設計x藝穗媒合會」,邁入第三年了。 今年我們邀請3位曾參與前兩年活動的設計師來為「表演團隊」與「設計師」分享過往的合作經驗,並摘錄如下
獲文化部補助參與2015亞維儂Off與愛丁堡藝穗節演出的台灣團隊,返國後帶來第一手經歷分享!
透過主持人周伶芝與孟寰、凱羚的談話,讓我們一步步踏入讀劇的世界,一窺讀劇的存在意義、困難與挑戰。究竟讀劇與電影劇本的結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?在優良的作品因環境不夠健全而被埋沒之際,讀劇對於電影劇本而言,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推廣方式?如果電影劇本在讀劇上要繼續走下去,還會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存在呢?
群眾募資網站大流行,但在資金籌募、行銷或群眾關係建立的焦點選擇裡,究竟群眾集資模式能否讓藝術成為眾人的事?
要如何在完整傳達創作理念與實踐永續劇場的精神間做取捨?該如何利用身旁的有限資源與經費,突破原有空間的框架,創造出更多不同的可能性?讓我們隨著她們的創作軌跡,進入永續劇場的氛圍裡,從分享的談吐之間感受她們對創作的熱情吧!
每年臺北藝穗節與許多藝文友善場地合作,這些空間使演出團隊嘗試創造更多可能性,而這些空間經營者對藝文環境的滋養扮演重要角色。近年,因為都市規劃變動快速,經營成本攀升,導致許多藝文友善空間搬離原本的據點,甚至消失了…..
劇場一直都有工時長、薪資低的問題,雖然選擇藝術作為人生志業,並不單純以金錢收益來評斷工作價值與反饋,但是相較於劇場技術人員,表演者/創作者對於勞動權益的討論少很多,工作糾紛也時有所聞。因此邀請了藝創工會的朋友分享他們對於參與工會的想法,如何理解藝創工作裡的勞資關係,並介紹工會的服務項目。
它其實定位了我對於藝穗節的想像,無論是身為工作人員還是觀眾,它不會始終讓你感覺愉快,但它總有辦法讓你碰到意料以外的事。
觀眾選擇購買演出節目,選擇走進劇場,這每一張票不只是代表收入,也代表著觀眾對於你的作品的心意,如何尊重和善待購票的觀眾將是票務最重要的任務。票務講座邀請到現任人力飛行劇團行政總監兼製作人張寶慧來開講,她以破題的方式開場,點出「票務」工作的核心:「每一張票影響觀眾對作品的看法,賣票就是客戶服務。」
Hello!寫下你的Email,我們將不定期寄送藝穗最新訊息給你!